英剧有资格鄙视美剧吗?

英国普通电视台一共只有5个频道,BBC等国家电视台是不依靠广告赚钱的,也不放广告,所以电视剧的制作是完全看项目团队的愿景,英剧有Sherlock/Hustle等大制作,也有Yes, Minister/The Office等小制作,由于...

核心提示:而英国能且制作的了更犀利的剧本,近年来英国人有美国化的倾向,而靠广告吃饭的美国公共电视台不敢。

看剧的都知道,坊间其实有一条无形的"追剧鄙视链":英剧>美剧>日剧>韩剧>港剧>台剧>内地剧>泰剧...

解释来说就是: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,看美剧的鄙视看日剧的,看日剧的鄙视看韩剧的,看韩剧的鄙视看港剧的,就更别提泰剧了,而英剧凭什么高高站在鄙视链顶端呢?

因为英音有逼格啊!(虽然多数人听不懂但是老师说了凡是听不懂的都是坠吼的)但是美剧就比英剧差到哪里去了吗?

英剧和美剧的最大区别是什么?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区别呢?其实这种区别是两个国家电视市场竞争态势所造成的。

美国的电视台收视率竞争堪称惨烈,而且收视集中度非常高。每个电视台都需要每年推出新剧,剧集的制作成本也很高,所以美剧都有pilot(试播集)的概念,还有续约的概念。这就造成了美剧大多以系列剧的形式出现,每周一播,一般1小时单元剧一季度的集数在20集左右。美国的单元剧有自己的生命周期,能超过100集的优质单元剧是屈指可数的。

英国普通电视台一共只有5个频道,BBC等国家电视台是不依靠广告赚钱的,也不放广告,所以电视剧的制作是完全看项目团队的愿景,英剧有Sherlock/Hustle等大制作,也有Yes, Minister/The Office等小制作,由于预算问题,大制作每季的集数是很少的。(像Sherlock这样的叫好大作要是放在美国早就一季22集续约了)而小制作就有那种像中国电视剧一样非常非常长的情况。

其实,英剧和美剧比起来,在拍摄手法、台词和影调(画风)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,因为拍摄手法、台词节奏和影调是影视剧制作的基本技法,具有普遍规律和共性。比如情景喜剧系列,美剧《破产姐妹》和英剧《米兰达》,同样用的是平光的照明手段,使剧集基调偏明亮、轻松。

真正的差别在于英剧中关于深刻主题探讨的剧集所占比例较高,也就是说大部分英剧都在探讨一个深刻的主题,并且把社会最阴暗的一面拿出来;而美剧侧重于娱乐性、创意性强的剧集占美剧比例较高,总体是在迎合大众口味。

而英国能且制作的了更犀利的剧本。

不在于特效,或者演技,或者配乐这些方面,而在于剧本。在英国可以找到犀利如一把刀子的剧本,而这些本子往往是美国同行不太敢拍的。比如《绛红雪白的花瓣》,流产那一幕恐怕会引起争议。再比如SILK(皇家律师),让观众对司法系统绝望?那绝对不行。《黑镜》这种恶意从都要屏幕里满得要溢出来的剧就彻底别想了→_→。

《纸牌屋》算是为政治讽刺剧填了个缺,不过美版花了不少篇幅在主角的个人经历上,特意安排了一个草根出身,让他更有人情味儿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原谅--总之是绝对不敢直接摆一个东北精英上去玩权数的。

敏感话题打一个巴掌给仨甜枣,经历了天大的磨难也留有一线希望,草根英雄总有成功的一天,这样观众才好接受,观众老爷乐意了电视台才能收回成本。

英国人没那么崇拜乐观精神,没那么热衷于打官司,每年要交电视费,所以英国电视台敢做犀利的本子,而靠广告吃饭的美国公共电视台不敢。

--HBO和Netflix倒是有勇气和实力来缩小这一差距,不过再怎样人家也是要靠广告而不是电视费过日子,能力有限。

另外一个区别在于对感情的处理方式。英国人比美国人更喜欢克制和压抑感情,所以英剧对感情的描写往往不显山不露水,一个眼神包含千言万语;美国人和美剧是不会满足于这些的,他们要真的把心意都吐露出来、再来上结实的肢体接触,这才能满意。两种风格并无高下之分,无非是两国国情不同的结果罢了。(PS:近年来英国人有美国化的倾向,感谢好莱坞)

网友评论/

相关推荐/